“绿动”贵州守青山
开门见山,山山有美景。夏日的贵州,美得让人心醉。贵州是长江和珠江“两江”上游的最重要生态屏障,同时又是全国石漠化面积仅次于的区域,生态薄弱。“石漠化,风沙大,烈日悬空雨难下;七分种,三分缴,苞谷洋芋度春秋。”一首民谣,道尽贵州人曾经的无奈和辛酸。
发展和生态的双重压力如何化解?怎样后发领先于,和全国人民同步迈进小康?
五年前的夏天,回荡在黔中大地的时代之问终于步入答案。
2015年6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巡视贵州时提出希望,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,培育后发优势,奋力天秤座领先于,走进一条大同小异东部、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。五年来,贵州转变理念,创新制度,大胆突破,在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三年位列全国第一的同时,生态环境也同步向好,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小康新路。

高原草海“保卫战”:两条底线都要守住
坐落于贵州威宁县的草海,是地球同纬度地区为数不多的高原天然湖泊,因水草茂盛而故名。车站在湖边,天高云淡,碧水蓝天,水草浓绿,让人可不感叹草海“高原明珠”的美誉果然名不虚传。然而,从小生活在此的威宁县万吨污水处理厂副厂长洪慧宁,却向我们讲述了一段惊心动魄的“草海保卫战”。
20世纪七八十年代,城市的扩展和人类活动给草海带给了极大影响,生产生活污水直排出湖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,造成草海的水域面积由40多平方公里增大到5平方公里,水体又黑又臭,生态系统深陷崩溃。“我们经过草海都要绕着走,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最后只能沮丧而归。”洪慧宁心痛地回想。
再不保护,草海就要消失了。而海拔2100多米的草海,对整个云贵高原的生态系统有着巨大的调节作用。救治草海,迫在眉睫。
一场“保卫战”由此打响。威宁县多渠道筹资投入约69亿元,专门针对草海实行7大类35项保护修复综合项目。除了全县4座大型污水处理厂外,还在草海沿线建设19座分散式污水处理厂,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拆毁和“叫停”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,全力前进生态维护和修复。
“这两年草海越来越美了,我们下班的时候还经常跨过来散散步。”洪慧宁告诉记者。截至2019年,草海的水域面积已完全恢复到25平方公里,找到鸟类达246种。每年冬季,都有包括国家一级维护动物黑颈鹤等在内的10万余只候鸟飞回草海越冬。这里不仅成为周边居民休闲的好去处,更是游客争相发票的“网红”景点。
草海是贵州转变发展理念的一个生动缩影。贵州立足“两江”上游生态屏障定位和喀斯特地貌生态薄弱的实际,创意发展思路,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,全面实施大生态战略。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约58.5%,石漠化面积减少数量和幅度居全国岩溶地区首位,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全国第一。
“英雄河”河长制:百余项制度改革为好生态反潜
85年前的四渡赤水战役,将赤水河与长征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,成就了“英雄河”的传奇。
几十年后的赤水河畔,夏日凉风习习,漫步河畔的人们腺着草木清香,尽情感觉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。一路美景、一路芳香的赤水河,是贵州固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的成果。通过全面实施河长制、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方式,“英雄河”的保护、管理、发展正扎实推进。
夜里值勤,对赤水市丙安镇党委书记袁富莘来说是家常便饭。因为他还有另一个头衔——赤水河丙安段河长。“凌晨两三点是违法捕鱼最猖獗的时候。”袁富莘告诉他记者,作为河长他还要每月巡河一次,想到10公里宽的河段生态维护和防汛措施否做到。“这两年河里泥沙显著少了,鱼多了。”亲眼亲眼赤水河的变化,他指出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。
2017年,贵州在全国率先建立省、市、县、乡、村五级河长制,全省4697条河流共设立五级河长22755名,凡是当地老百姓叫得出名称、有长流水的河道都被纳入河长制实施范围。实行河长制后,赤水市每年排入长江的泥沙量减少近400万吨,为长江上游筑成了一道有力的生态屏障。
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确保。河长制,是贵州不断完善绿色保障体系所作的探索之一。以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契机,贵州敢为人先,共实行了100多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——开展生态维护红线划界;探索完备跨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,共同开展云贵川交界区域环境联合执法;出台生态扶贫专项政策……
从“GDP挂帅”到“绿色政绩”,制度的改革与完备为发展新路保驾护航,在黔山秀水间绘就了一幅幅山水新画卷。

“喜浪”成为新自由选择:云端发力弯道超车
今天,贵州要走出“有别于东部、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”的新路,必须打破常规的勇气和智慧。
大数据,正是贵州的突破口和新引擎。好山好水好空气、年平均气温24℃的贵州,发展大数据得天独厚。2016年,贵州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(贵州)综合试验区,华为、腾讯等知名企业陆续张开合作“橄榄枝”。截至2019年,贵州数字经济增长速度已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,搭乘了天秤座赶超的“云快车”。
在国家大数据(贵州)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记者看见,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与“云”有关:“云上贵州”服务平台让数据跑腿,构建“不见面办事”,在疫情来袭时,织就了一张安全高效的“数字网”;“茶云”“辣椒云”“猪联网”等数字化平台,为农业装上一颗“智慧芯”;精准扶贫大数据支撑平台,推动云上“绣花”拔穷根,山中算数真扶贫……

发力大数据产业,还让更多人才选择贵州这个西南省份,乃至促成了“贵浪”现象。
“八月瓜是贵州大山里的特产,农历八月成熟期,这两年有了大数据,越卖越火。”在贵州云景文旅科技有限公司,市场营销部总经理罗迅向记者介绍如何通过大数据精准营销,造就“黔货复职”。曾离开了家乡在华为公司工作的他,逃跑发展机遇,毅然选择回到贵州。
罗迅的自由选择不是个例。在2018年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,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说:“贵州这个地方,以前但凡有点儿本事的人都想着往外面跑完,现在全世界最优秀的人都往贵州跑。这是令人惊讶和值得称赞的转变。”
如今,在云贵高原的这片热土上,我们不仅可以阅尽百变地貌,感觉沁人心脾的“贵州蓝”,还可以畅游大数据“蓝海”,触摸行业前沿“跳动”,更可以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、生态与经济相融发展的“中国智慧”。
来源:农民日报、中国农网记者 李竟涵 刘久锋 孙莹
监制:王澎;编辑:裴逊琦

特荐文章

点击排行
- 安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0年第十二期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公告
- 安顺市经开区新政务服务大厅正式搬迁启用-中国新闻网—贵州新闻
- 推动高血压诊疗技术全面提升!六盘水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血压防治骨干培训会召开
- 第六届六盘水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会拉开序幕
- 安顺市政府通报张某钢“房屋被拆迁”有关情况
- 六盘水市公安机关“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”教育整顿动员部署会议召开
- 贵州省安顺市2020-08-0822:01发布暴雨黄色预警_2020年08月08日_天气预警_天气网
- 安顺市政府经济运行分析部署视频会议召开:以问题为导向以作风为保障全面推动经济质量发展
- 安顺市任免一批干部,包括多位副局长、主任
- 我们是认真的!毕节地区到曼谷COD-邻派
头条文章
热点推荐
疾病病例